易游yy米乐m6:
体积仅1米×1.2米×0.17米,却能轻松托起1.5吨重物,通体深蓝的机器人,在狭窄的通道中自如穿梭,全程无人操作,运作行云流水……
在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一家总部位于佛山桂城的年轻企业——广东塔斯克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斯克机器人”),正以一款APR(Autonomous Pallet-handling Robot)托盘机器人的创新产品,悄然改变着物流搬运的底层逻辑。
它诞生于一个看似简单却长期未被满足的工业需求:如何在不改造厂房、不牺牲空间、不依赖人力的前提下,实现托盘的智能化搬运?从2018年的初代原型到2025年新面世的第七代产品,这家年轻的企业,用八年时间打磨出一款全球独特创新型产品,不仅连续斩获iF、红点等国际大奖,更在2023年成为唯一入选RBR50全球机器人创新奖的中国企业。
而今,作为新认定的广东省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塔斯克机器人正以“托盘机器人领航者”之姿,齐心协力开拓“桂城智造”的新未来。
在物流自动化领域,无人叉车虽能直接插取地面托盘,但存在通道要求大、安全性低、效率不高等局限;传统AGV(自动导引运输车)虽运行效率高、空间要求小,却需依赖叉车、定制货架等辅助设备才能完成托盘搬运。两者均系统复杂、成本高,且对现场改造要求严苛,成为制约全流程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我们思考的是,能否让机器人本身‘消失’在托盘下面?”塔斯克机器人副总裁田光义回忆起创业初衷时,目光炯炯。“托盘是全球物流体系中最基础、最通用的单元,但它的搬运环节却长期高度依赖人工。我们要做的,就是攻克这个最基础的痛点。”
“我们独创了子母车的概念和产品,将传统叉车只能沿门架升降的插臂部分设计成兼具伸缩和升降功能的分体式插臂。”田光义介绍道。这一设计不仅让机器人的运行空间要求降至行业最低,提升库容率约30%,更实现了“轻量化”突破:插取同等重量的货物,传统叉车自重超1吨,而APR仅约300公斤。
轻,却并非弱。第六代APR负载达1.2吨,第七代更提升至1.5吨,运行速度也从1.5米/秒跃升至2米/秒。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在狭小空间中的灵活性与360度激光避障能力,让它能在传统叉车难以通行的老旧厂房中自如穿梭,并在纸卫等快消品行业以及医药、化工等数十个行业发挥大作用。
塔斯克机器人的APR产品第六代APR负载达1.2吨,第七代更提升至1.5吨。
“很多工厂在智能化改造中面临空间局限,而我们的机器人几乎无需改动产线布局,就能完成智能化升级。”塔斯克机器人团队如是说。从医药行业的无菌环境,到化工行业的有毒空间,从快消品的高速节拍,到电商物流的多设备对接,APR机器人都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可以说,APR产品融合了无人叉车直接取放与AGV高效灵活的双重优势。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思维模式的跃迁——用标准化机器人,解决非标化场景的搬运难题。
如果说硬件创新是塔斯克机器人的“骨”,那么软件系统与模块化理念则是其“魂”。
塔斯克机器人遵循“1+X”一机多用与模块化设计理念,“1”是指一个通用的标准车体,“X”是指为了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场景而设计的多种标准模块。该模式下,一个标准车体与多种叉臂模块组合,实现了“像拼乐高一样”的灵活配置。薄插臂、笼车臂、T型对接臂……不同模块的更换仅需5分钟,一人即可完成。
“客户不需要为不同载具购买多款机器人,也不需要面对多品牌调度难题。”田光义强调,这种模块化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对不同载具的适应性,不仅提高了调度效率,也大幅降低了维护成本与停机时间。
在软件层面,塔斯克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调度系统的任务管理模块,采用了模块化与图形化的设计理念,大幅降低了代码编写的复杂性,实现了任务的低代码化构建。同时,通过将任务动作单元化,可按行业工艺需求灵活组合模板,提升多场景适应力,达成高效灵活的自动化作业部署。
在绿色化转型方面,托盘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于绿色能源锂离子电池,能耗显著低于无人叉车和AGV。后者需持续供电以举升货物,而托盘机器人借车体结构承托,仅行走电机耗电。同等条件下,托盘机器人续航能力提升约25%。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塔斯克机器人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每年近1亿元,技术团队占比超60%,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们既有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把握方向,也有年轻血液注入创新活力。”塔斯克机器人在引才留才方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弹性工作制与股权激励,让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
从杭州迁至佛山后,塔斯克机器人在桂城这片制造业热土上找到了更广阔的生态空间。“桂城不仅是广佛同城的核心,更聚集了大量数字化企业与高端制造资源,为我们在佛山快速打开市场、提升知名度以及共建智能生态圈提供了便利。”田光义说。
在无人叉车与AGV占据主流的市场中,塔斯克机器人为何能开辟出一条新赛道?答案在于对“标准化”与“场景化”的深刻理解。
“中国每年流通的托盘超过20亿片,对应着百万台叉车的市场需求。托盘是标准载具,搬运是标准动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标准化产品解决大规模存量市场的痛点。”塔斯克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张雪逸指出。
正是这种对行业本质的洞察,让塔斯克机器人从2018年首代产品问世后,并不急于推向市场,而是历经4年打磨、多次迭代、百家客户免费测试,直到2022年才正式上市。这种“慢就是快”的务实精神,为塔斯克机器人赢得了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口碑。
塔斯克机器人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和更具竞争力的成本,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
“客户的问题解决了,帮助客户赚到钱了,公司自然会获得市场的认可。”田光义语气坚定,“我们产品的迭代方向一直朝着更高负载能力、更快运行速度、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更多场景的适应能力而努力。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复杂的应用市场里,我们能更快地捕捉到场景的变化,打磨出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这份自信,背后是塔斯克机器人对全球市场的雄心。目前,公司已在欧美、日韩、东南亚、中东地区近三十个国家完成渠道建设,具备完整的方案、销售、实施及售后服务能力,在与国际同台竞技中,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和更具竞争力的成本,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
塔斯克机器人正在做的,是将以“专精特新”为内核的“桂城智造”品牌,推向世界舞台。面对未来,塔斯克机器人已制定清晰的三步战略:构建技术护城河、扩大市场渗透率、建设行业生态圈。
在技术上,继续聚焦在托盘机器人的升级优化,打造围绕托盘机器人为核心的托盘搬运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市场上,持续挖掘行业场景的深度和拓展全球布局的广度,使托盘机器人产品能在更多场景发挥作用,迅速占领全球市场高地;在生态上,与集成商、设备商合作,共同打造标准化解决方案,逐步形成行业生态壁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